“中国食品科技力量”完美展现国际舞台 ——第十八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后记
新闻来源: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浏览人次:0

    前不久,里约奥运会刚刚闭幕,中国奥运健儿在赛场上的表现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与好评,“金牌榜第三,奖牌榜第二”的成绩让国人骄傲,中国力量在世界舞台的充分展示,鼓舞人心,使人振奋。2016年8月21-25日,被誉为世界食品界的“奥林匹克”盛会——第十八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在爱尔兰都柏林隆重召开,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梅方权、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刘秀梅、秘书长邵薇等在内的中国食品科学家组成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代表团参加了本次大会。

1-CIFST代表团部分成员合影_副本.jpg

    大会主题为“依靠食品科技的创新绿化全球食品供应链”,邀请了来自全球近百位知名科学家与企业界代表,进行了为期5天,近百场的主旨与专题报告,内容聚焦食品质量与加工过程创新、食品供应链与分配体系、未来食品、食品可持续、营养与健康领域新挑战、局部与全球食品安全与保障、食品科学与食品工业中的热点话题等等,大会内容丰富、前沿,与时俱进。吸引了全球近两千人参加,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家与企业界代表在大会中的精彩表现为世人瞩目。

    大会学术报告——五大主题引领全球食品科技新动向

    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品科学家们对食品加工相关的技术、理论研究做了多场精彩报告,并在食品质量和加工过程的创新、食品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等几大议题上向大家介绍了最新成果。部分重点领域的内容介绍如下。

    1、食品加工方式的精细化及再创新

    伴随着食品及周边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绿色、高效、快捷为导向的全产业链食品加工和质量控制技术成为各国专家关注的焦点。新型物理场加工的靶向精细研究受到各方关注,在新型热/非热技术的基础上,聚焦有效成分与加工过程的交互方式,力求不仅达到传统加工方式的感官和组分要求,而且实现其精准加工过程对食品关键组分的功效提升,将食品加工真正服务于食品功能。食品在人体的”二次加工”逐渐被科学家们重视,在研究农产品、食品加工的过程中,学者们发现以人体消化道器官为基础的“二次加工”直接关系人体健康,例如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在会议中提出了“胃物理学”,强调在生物化学作用的过程中食品组分在人体内的物理行为显著影响食品的营养作用。

    2、食品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以资源统筹、过程跟踪、废物增值以及安全管控为核心的食品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也是本次大会的重要议题。大会讨论了食品产业链的碳足迹,交流了食品消费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相关性,爱尔兰科学家提出了环境对反刍家畜可持续生产的干预因素,西班牙科学家提出了食品及食品加工过程需要制定有明确分类的国际和区域环保指标。大会也着重讨论了食品配送链中的微生物安全,乌干达科学家提出通过规模控制进行食品配送链的分级管控;中国工程院陈君石院士提出在日益复杂的食物链中,确保食品的安全是各国科学家必须面对的挑战。

    3、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的未来挑战

    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近年来成为热议话题,来自都柏林大学食品与健康研究院的Mike Gibney教授在本次大会期间,作了有关食品营养与健康机遇与挑战的大会报告,他指出未来食品在满足消费者基本营养与健康需求的过程中,如何更好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至关重要,通过个性化的饮食设计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同时也引起了现代智能手机APP的制造商们的极大关注,因此,基于互联网科技的饮食设计工具被进一步证实已成为消费者个性化营养需求的成功工具,这些工具能够为消费者在饮食选择过程中提供健康分析,从而满足个性化营养需求。 此外,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本次大会的重要议题。会议关注了功能食品在肠道中的代谢途径及肠道菌群利用膳食因子的作用机制,瑞士科学家详细介绍了新型体外模拟胃肠道系统,可高效模拟膳食与菌群的互作模式。同时会议还详细讨论了肠道菌群和健康之间的联系,美国、欧盟、日本科学家分别介绍了世界肠道微生物组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肠道菌群异常与肥胖、心血管疾病、肝硬化、过敏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肠道菌群的监测与调控可能成为将来疾病防控的重要靶标。

    4、未来食品的设计与实现

    针对现有食品及食品产业的风险和局限,未来食品的设计和制造已经逐步从概念转为现实,成为了此次大会的一个热点话题。新来源、新成分的挖掘和创制是一个典型主题,众多科学家们围绕非常规蛋白质来源开展了系列研究,分享了以麸皮、油渣、毛发等为原料的蛋白质获取方法,提出了采用水产畜禽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蛋白提取的低能耗蛋白质获取方法。针对儿童及过敏人群,无/低过敏食物的设计也逐步受到科学家重视,美国科学家提出开展这类食品设计过程要充分考虑其潜在的风险,澳大利亚科学家提出采用高压和温度控制的组合方法降低过敏原的致敏性,爱尔兰科学家分享了无过敏源原料的食品加工技术创新方法。

    5、智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的创制

    人们不断对食品的风味和安全提出新要求,需要添加剂和配料的快速发展。会议针对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的智能化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加拿大、克罗地亚的科学家对以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等新型膳食纤维的研究和特殊应用进行了汇报。瑞典、巴西和新加坡的科学家强调了蛋白新结构及新型蛋白-铁复合物等在食品及人体中的作用机制,南非科学家也以此突出了食品配料铁强化在预防产妇死亡方面的应用实效。除此之外,仿生高分子制剂的研究和开发也受到了关注,以肽类为代表的抗糖化、抗氧化、抗神经退化衰老等研究也极具影响力。

    除上述主要领域外,大会还讨论了其他议题,包括海洋食品的新型适度加工、营养安全的重要性、植物化合物辅助杀菌技术、网络对食品发展的重要影响、食品工程纳米材料的法规发展、风险评估和检测方法等议题。大会科学家们提出,要以绿色化为目标,全面审视食品产业链,解决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各类食品问题挑战,加强从食品科学研究到食品技术应用,从食品生产到食品贸易,从食品法规到食品安全健康的各方合作,共同努力达到食品的全方位认可。

    中国风采——三位中国大陆科学家増选为“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

    在本次大会上,经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推荐,南昌大学副校长谢明勇、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王硕、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史贤明教授,成功增选为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至此,我国食品领域优秀科学家已有共计13人获此殊荣。   

    国际食品科学院成立于1997年,是一个独立的、非盈利性非政府性的全球性学术组织。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不代表任何组织,由在世界食品科学与技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中选举产生,目前有院士207名。国际食品科学院每两年增选一次院士,由现有院士投票产生。2016年,全球仅30名科学家增选为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

    中国力量——康师傅“爱鲜大餐”、贝因美“冠军宝贝”系列婴幼儿配方奶粉荣获全球食品工业奖   

    为鼓励行业创新,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IUFoST自2008年起设立全球食品工业奖,共分为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包装材料创新以及对消费者基于科学基础的沟通三类奖项。申请者必须先经过成员国代表组织的初审并报送,经过IUFoST审查后进入最终入围决选环节,再由IUFoST执行委员在大会期间进行最终评选。

    本次大会,经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初审推荐,康师傅的“爱鲜大餐”爱鲜大餐成功斩获“全球食品工业奖-产品创新奖”,这一国际大奖不仅代表其生产工艺走在国际先进水平行列,也意味着康师傅方便面不断洞察消费者需求、坚持品牌创新的努力赢得了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可。贝因美“冠军宝贝”系列婴幼儿配方奶粉,荣获大会压轴大奖——“致力于促进食品安全特别奖”,反映出贝因美在打造食品品质上精益求精的追求。近年来中国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措施,对整个奶粉行业加大监管力度,下定决心重塑国人对中国奶业的信心,贝因美此番获奖,不仅是对其本身在食品安全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绩的肯定,更是对我国乳品行业在恢复消费者信心之路上所作出努力的肯定。

    后起之秀——江南大学范大明副教授荣获IUFoST青年科学家奖   

    在世界食品科技大会的舞台上,有一群年轻人备受与会者关注,他们大多是知名食品类高校以及研究院所的青年教师或研究员,也同样是承担各项国际间或者国家重大课题与研究任务的骨干成员,他们意气风发,是世界食品科技界的未来,也是全球食品科技得以永续发展、不断前行的重要力量。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多年来高度重视青年科学家的培养,积极鼓励青年科学家投身食品科技交流的国际舞台,自2008年第十四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起,专门设立了IUFoST青年科学家奖,以表彰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杰出表现的青年科学家们,以此形成“榜样力量”,促使青年科学家奋勇争先,健康成长。

    在本次大会上,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推荐的青年科学家——江南大学范大明副教授以其在微波食品和微波加工技术相关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中的杰出表现,以及其在食品公众科普方面所作出的积极贡献,被国际食品科技联盟授予“2015-2016年度IUFoST青年科学家奖”,并受邀作为13个大会报告之一,为全球食品学者分享自己的研究工作,成为继上海海洋大学谢晶教授、江南大学周鹏教授、湖北工业大学方亚鹏教授之后,又一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国际食品科技界对我国青年科学家的肯定,体现了我国青年科学家的优秀素质与杰出表现,已逐渐与国际接轨,并开始走在前列,值得骄傲。

    合作共赢——CIFST代表团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高层展开交流与互动  

    在本次大会期间,国际食品科技联盟高层邀请CIFST代表团正式会面,会议在皇家都柏林会议中心的总统厅举行,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前主席饶平凡教授、现任主席Rickey Yada教授,继任主席Mary Schmidl教授,秘书长Judith Meech女士,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国际食品安全委员会共同主席、美国农业部前副部长任筑山博士、欧洲食品安全局前主席、第十六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Patrick Wall教授等热情接见了代表团成员,并对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会面期间,双方就两国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方面的相关动态进行了沟通,来自国际食品科技联盟的专家对于中国食品产业面临新的经济形势下,通过营养与健康转型的方式升级产业发展模式表示赞同。与此同时,双方针对2017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的时间以及相关议题设置进行了初步讨论,经过商议,初步确定于2017年4月18-21日在北京举行2017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大会将设置培训班与大会,会议主要议题将关注加工食品发展、各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差异以及食源性疾病与微生物检测新技术等领域的最新动态。正如国际食品科技联盟秘书长Judith Meech女士表示,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与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多年来保持了密切的沟通与合作,每年一度在北京举行的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已形成品牌,在国际舞台具有重要影响力。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饶平凡教授代表CIFST代表团对国际食品科技联盟的欢迎表示感谢,他表示,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中国声音”和“中国力量”在国际舞台传出和展示。

    学习借鉴——CIFST代表团参访Kerry研发中心及牧场

    会议期间,在欧洲食品安全局前主席、第十六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Patrick Wall教授的精心组织下,代表团成员有幸参观了位于都柏林附近的Kerry研发中心及牧场,实地考察了爱尔兰食品企业以及乳品产业链前端的发展情况。Kerry公司成立于1972年,是一家全球范围内的知名食品配料生产企业,总部设在爱尔兰都柏林的西南地区,年销售额约61亿欧元,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为食品企业提供更为健康、美味的食品配料。本次代表团参观的是Kerry公司新成立的研发中心,在工作人员的详细讲解下,代表团认真了解Kerry研发中心在食品新技术开发、新型食品配料研究以及健康食品研发方案设计等方面的主要研究工作,体会到这一现代化的研发中心所拥有的世界领先水平值得中国食品产业界的借鉴与学习。

    随后,代表团一行来到了都柏林大学在都柏林北郊的牧场,参观了奶牛饲养以及挤奶的全过程,全方位地考察了爱尔兰乳业的产业链前端如何保证安全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

    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CIFST代表团参加了各类学术论坛、听取了精彩报告,并同国际食品科技联盟等国际组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沟通与交流,并实地考察了爱尔兰当地食品企业的发展情况。此次访问不仅深化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际食品相关组织的交流与合作,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中国食品界的国际话语权,诸多“中国声音”与“中国面孔”在世界舞台的出现,让世界人民不禁感慨中国食品科技界的成长与成功。让我们共同期待2018年在印度孟买举行的第十九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

Start at 2015-10-19 10:30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