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全球智慧,护航中国食品安全--2010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在京成功召开
新闻来源: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浏览人次:0
   

       由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联合主办的“2010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于2010年4月22-23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此次论坛以“风险管 理:概念与实践”为主题,来自全球的近300位政府官员、科技专家、知名企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论坛得到卫生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世界卫生组织、 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国际生命科学会等国内外重要政府部门和机构的支持。卫生部部长陈竺出席开幕式,并做重要讲话。

  过去10年间,中国食品工业年平均15%以上的高速增长与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出,形成强烈反差。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不仅显示中国政府对治理关乎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决心,也表明中国在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上已迈出关键性的步伐。

  论坛名誉主席、卫生部陈竺部长在致辞中指出,食品安全问题是当前全球所面临 的共同挑战,保障食品安全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长期以来,各国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减少食源性疾病、强化食品安全体系方面不断探索, 积累了不少经验,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构成的风险分析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各国一致公认和广泛应用。目前风险分析方 法已经成为评价食物链中的危害与人体健康风险相关性、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管理控制措施、确定监督管理重点领域和品种的重要手段。

  他强调,中国愿意和各国一道为维护全球食品安全做出更大的努力,也乐于在构建食品安全交流平台方面发挥作用。

  在距《食品安全法》实施即将一周年之际,以高端、权威为特征的国际食品安全论坛的召开,揭示了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是在中国才有,而是一个突破国界的全球话题。某一国家或地区的食品安全问题很可能会波及全球,因此而引发各国政府、科技和工业界人士的深深思考和深入探究。

  论坛共同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潘蓓蕾教授在会上 表示,中国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管理,正逐渐从“危机应对”走向“风险预防”,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她认为,食品安全的问题,是道德、法规、技术三个层面的问 题。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有技术问题,但前期较多地是道德的缺失,是不良企业人员的违法问题,需要从法律和道德的层面解决问题。但同时,破解世界食品 安全的难题,必须依赖于科学的思维、理念及食品安全科学技术的水平提升,需要全球科技界相互间的沟通与互补。中国的食品科技工作者应坚定地站在推进中国食 品安全产业链不断进步的前沿,加大国际交流,以开阔的视野,用科学家的道德和良知,用专业和学识,不辱使命,真诚工作,筑建一个让消费者放心、健康、干净 的中国食品产业。

  来自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国际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以及 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的专家、业界人士对当前全球所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途径提出了探求方法。论坛的 召开不仅为政府、科技界、工业界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也表明中国政府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对科技的尊重和依赖,及中国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共同建设中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信心和实践。

 

权威视点——来自全球食品安全高端智库的声音

        关键词:中国的食品安全——加大风险监测评估和标准制定水平

  论坛名誉主席、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发言中指出,中国的《食品安全法》于 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法律明确规定要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卫生部负责制定、公布。目前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已经开展 了以下工作:一是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承担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参与制定评估计划,拟定评估技术规则,开展风险评估交 流;二是建立健全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力争在2010年底建立起覆盖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和各省、市、县并逐步延伸到农村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三 是发布实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试行)》,印发了2010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四是成立食品安全 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首批修订并公布了66项乳品安全标准,目前正在开展食品中农药残留、有毒有害污染物、致病微生物、真菌毒素限量标准等基础标准清理完 善工作。

  他表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仍较低,多数食品企业规模小、 分布广,区域发展也不平衡,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标准基础还较薄弱,下一步我们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加大 风险监测评估和标准的能力、机构、制度和人力建设,尽快使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标准制定水平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全产业链安全——全球业者的使命

  多国专家结合所在国的国情、工作经验,提出要从食品供应链的各环节着手,正确对待目前所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

  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国际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席,美国明 尼苏达大学Theodore P. Labuza教授指出,食品工业的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和高质量的食品。政府要做的是制定一个标准,比如HACCP,以确保产品在原料的生产、加 工、运输、操作、以及消费前的最后准备等环节中将潜在风险减小到最低。此外,政府必须确立召回体系,用以查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尽快将不安全的产品 驱除出市场。他以花生酱事件为例,说明即使是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里,从发现患病到确定引发疾病的污染源的追溯能力和速度也是不够的。并提醒业界要重新审 视追溯能力以及对重大危机发生后的反应速度。

  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主席Martin Cole表示,国际范围内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为各国间有效且具可操作性地减少危机处理时间提供了方法。一个国家不能只依靠其自身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统,而是要将好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分享给他的合作伙伴。

  专家们指出,对待食品安全问题,应积极吸取教训,并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多方共同努力应对整个食品链的安全挑战。

        关键词:风险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与会专家指出,风险管理作为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其实施有效管理,将创造不可低估的价值。

  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国际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席,美国农 业部前副部长任筑山教授指出,在美国,食品工业必须明确不能因获利而牺牲食品安全。政府有责任制定完备的食品安全法律及政策,而学术界和媒体也有责任宣传 并教育人们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教育机构也需要进行食品安全教育、研究及提升公众意识的活动。最终使每个消费者都能保证购买到安全的食品。这需要全社会共同 努力、密切配合,使食品安全得到更大的保证。

  国际食品保护协会前主席J.Stan Bailey表示,所有国家的消费者都希望并且日益强烈地要求他们所购买的食品没有受到微生物或者化学物质的污染。在安全食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政府的规章制度、企业间的相互配合等都将影响到食品安全的科学性和经济效益。

  来自通用磨坊、嘉吉、卡夫、李锦记、百胜餐饮、加多宝等著名企业的相关负责 人也表示,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并结合各企业实践,就环境监测降低致病菌污染风险、整合食品供应链中的安全风险管理、以风险评估为 基础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法等内容进行了交流。

 

        关键词:食品安全标准——食物链中的重要保证

  为在科学基础上探讨规则体系的建立, 本次论坛期间还设立了“食品安全标准与技术”专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刘秀梅研究员指出,由食品中病原菌引起的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一直是国际食品安全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她结合中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的现况和标准体系,对食品中微生物指标及限量的设定、检验方法的国际标准化等内容进行了介绍。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亚太区高级食品安全和营养官员Shashi Sareen强调,国际标准和质量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和非关税协定的签署,各 国都拥有了更多的进入世界市场并从中获益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质量和安全变得更加重要,食品安全标准的角色也日益凸显。食品安全标准在整个食物链中对保 证食品的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会间,为配合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主办方还与工业发展促进 会、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等机构共同举办了“微生物风险评估和微生物检测方法”培训班。 对提升我国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及微生物安全标准的研究水平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传统食品工业化——探寻东方食品安全解决之道

  传统食品是各国食品产业的特色和精华,面对传统工艺的创新、标准的制约、加工水平的提升等问题,亚洲部分国家的专家特别就遇到的涉及食品安全方面的经验进行了交流。

  来自泰国皇太后大学的Alastair Hicks副教授、日本食品产业中心大西吉久主任、韩国大学Ggot Im Lee研究员分别就在亚洲乡村通过风险管理促进安全农产品增值、日本传统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韩国传统食品在工业化进程中所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等 内容进行了分析,也为我国传统食品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Start at 2015-10-19 10:30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