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信息
联合国粮农组织携手合作机构发布《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
2023-07-15 新闻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浏览人次:0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农发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基会)、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署)今天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联合举行最新版《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发布会。五家联合国专门机构在报告中指出,2019年以来,新冠疫情延宕反复,气候冲击和乌克兰战争等冲突动荡频发,全球饥饿人口新增超过1.22亿。 

五家机构警告称,如果放任态势发展,世界各国无法如期实现到2030年消除饥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警钟长鸣,抗击饥饿,刻不容缓

2023年报告指出,2022年全世界有6.91至7.83亿人面临饥饿,中位数高达7.35亿。也就是说,较新冠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全球增加了1.22亿饥饿人口。

2021至2022年间,尽管全球饥饿人口的增加态势已经得到遏制,但全世界还有很多地区在粮食危机中越陷越深。2022年,亚洲和拉丁美洲在减少饥饿方面取得进展,但西亚、加勒比和非洲各次区域的饥饿水平仍在攀升。非洲大陆依旧首当其冲,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人食不果腹,饥饿人口比例是全球平均的两倍多。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发布会上发表视频致辞指出:“目前看来还有一线希望,部分区域稳步推进,有望到2030年如期实现部分营养具体目标。国际社会应全力以赴,快速果断付诸行动,努力重回正轨,如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必须加强韧性建设,有力应对危机和冲击,减轻冲突和气候等不利因素影响,消除造成粮食不安全的根源。”

在报告前言中,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农发基金总裁阿尔瓦罗·拉里奥、儿基会执行主任凯瑟琳·拉塞尔、粮食署执行干事辛迪·麦凯恩和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指出:“到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关于‘零饥饿’的具体目标,无疑是一项艰巨挑战。事实上,到2030年,全世界预计仍将有近6亿人面临饥饿。这些都是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背后的主要因素,已成为全世界‘新常态’。我们别无选择,唯有加倍努力,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坚实依托农业粮食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各项具体目标。”

饥饿之外,形势堪忧

2022年,粮食安全形势和营养状况依然严峻。报告发现,按照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发生率衡量,全世界有24亿人无法持续获取食物,约占全球人口的29.6%,其中约有9亿人处于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

同时,世界各地民众获取健康膳食的能力出现减弱:2021年,全球超过31亿人无力负担健康膳食,比例高达42%,总人数较2019年增加1.34亿。 

亿万五岁以下儿童持续遭受营养不良困扰:2022年,1.481亿(22.3%)五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4500万(6.8%)消瘦,3700万(5.6%)超重。

纯母乳喂养率稳步提高,48%的六个月龄内婴儿从中受益,接近2025年具体目标。不过,仍需再接再厉、携手并进,争取到2030年如期实现各项消除营养不良的具体目标。 

最新实证表明,城市化推动农业粮食体系变革

报告还指出,城市化进程是“大势所趋”,影响着人们的膳食模式和食物结构。到2050年,预计每十个人中就有近七人在城市生活,各国政府和其他有关各方在努力应对饥饿、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同时,必须积极把握城市化趋势,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加以重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不能再以简单的城乡二元分割观念看待城市化对农业粮食体系的变革作用。随着人际交往日益频繁,城市与农村互通持续加深,亟需转换思路,确立城乡辐射区域这一更为立体的视角。 

报告首次系统性记录了11个国家的城市化变迁。报告表明,除了城市家庭,城乡辐射区域家庭的食物采购支出比例同样颇高,远离城市中心的家庭也是如此。 此外,报告还得出新发现,指出深加工食品也在一些国家城郊和农村地区逐渐普及。

遗憾的是,空间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地区粮食不安全状况更为严峻。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影响农村地区33%的成年居民,城市地区的比例则为26%。 

此外,就儿童营养不良问题而言,城乡有别:农村地区儿童发育迟缓发生率为35.8%,高于城市地区的22.4%。农村地区消瘦发生率为10.5%,高于城市地区的7.7%,城市地区超重发生率为5.4%,略高于农村地区的3.5%。

报告建议,为有效加强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必须全面把握城乡辐射区域与农业粮食体系之间复杂多变的关系,为政策干预、行动和投资奠定基础。

五家机构负责人表态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指出:“全球进入后疫情时代,各国复苏步伐不尽相同,乌克兰战争严重阻碍民众获取营养食物和健康膳食。在这一‘新常态’下,气候变化、冲突和经济动荡叠加共振,本已脆弱不堪的群体更加岌岌可危。我们不能再走过去的老路。”  

农发基金总裁阿尔瓦罗·拉里奥指出:“我们仍有希望建设一个没有饥饿的世界。缺的是投资和政治意愿,难的是全面施策。只要各国给予高度重视,我们就能消除饥饿。加大投资力度能够产生实效,从而提高小农能力,帮助小农适应气候变化、获取投入品和技术、获得小型农业企业创业融资。小规模生产者能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只要得到有力支持,他们就能提高粮食产量,丰富产品品类,满足城乡市场需求,为农村和城市供应本地产的营养食物。”

儿基会执行主任凯瑟琳·拉塞尔指出:“营养不良严重威胁儿童存活和生长发育。营养危机愈演愈烈,必须重视儿童营养,加大应对力度,包括重点保障可负担营养膳食和基本营养服务渠道,保护儿童和青少年免受低营养、超加工食品不良影响,以及加强食品和营养供应链,包括儿童强化食品和治疗性食品供应链。”

粮食署执行干事辛迪·麦凯恩指出:“饥饿问题不断加剧,而我们迫切需要用于保护最弱势群体的资源缺极度匮乏。全人类正在面临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我们需要全球社会同情弱势群体遭遇,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促进扭转形势,遏止并减少饥饿现象。粮食署致力于携手传统和新型方伙伴,努力为每一个人保障粮食安全,让人们无需担忧自身温饱。”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指出:“儿童消瘦发生率之高,始终让人无法释怀,减少儿童超重的工作并无进展。亟需制定针对性公共政策、投资和行动方案,构筑更健康的食物环境,惠及所有人。” 

编辑说明:《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 

《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每年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农发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基会)、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联合编写。

1999年创刊以来,报告持续监测和分析世界各国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和改善营养的进展。报告还深入分析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背景下实现这些目标面临的关键挑战。报告广泛面向有关各方,包括政策制定者、国际组织、学术机构和公众。

今年的主题与联合国大会《新城市议程》相呼应,将为2023年高级别政治论坛相关讨论提供有益补充和指引,尤其是构建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目标11)的讨论,同时对于2023年7月17至19日论坛为期三天的部长级会议和9月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筹备进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主要术语解释

突发重度粮食不安全:不论原因、背景或持续时间,在特定地区特定时间发生的严重威胁生命或生计的粮食不安全状况。可为侧重于预防、减轻或减少突发重度粮食不安全的短期目标行动提供重要战略指导。《全球粮食危机报告》(粮食安全信息网络和全球抗击粮食危机网络。2023。)采用该指标。

饥饿:由膳食能量摄入不足引起的一种不舒适或痛苦的身体感觉。本报告中,饥饿一词与长期食物不足为同义词,以食物不足发生率来衡量。

营养不良:由宏量元素和/或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不均衡或过量引起的异常生理状况。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儿童发育迟缓和消瘦、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以及超重和肥胖。

中度粮食不安全:粮食不安全严重程度,处于该级别时,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并且在一年中某些时候由于缺乏资金或其他资源,被迫降低摄入食物的质量和/或减少数量。这表示人们无法持续获取食物,导致膳食质量降低,干扰正常的膳食习惯。按照粮食不安全体验分级表衡量,用于监测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2.1(指标2.1.2)实现进展。

重度粮食不安全:粮食不安全严重程度,处于该级别时,人们在一年中某些时候可能没有食物,挨饿,甚至一日或多日未能进食。按照粮食不安全体验分级表衡量,用于监测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2.1(指标2.1.2)实现进展。 

食物不足:个体的惯常食物消费量不足以提供维持正常、积极、健康生活所需的膳食能量。食物不足发生率用于衡量饥饿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2.1(指标2.1.1)实现进展。

Start at 2015-10-19 10:30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