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介绍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崔晓晖教授、江南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未来食品科学中心李伟副教授等发表在《中国食品学报》第21卷第2期名家论坛栏目上的文章《食品科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
一、研究背景
大数据技术是指从各类数据中,通过不同分析方法和工具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人工智能技术是指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食品行业累积了大量来源广泛,增长速度快,价值密度低而应用价值高的数据。如何使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挖掘食品数据更多潜在的应用价值,从而促进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食品领域重点研究的问题。文章通过抛砖引玉,旨在吸引更多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与食品科学相结合,从而更好地预见并服务于未来食品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
文章主要介绍了食品领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国家、地区的发展现状、技术优、缺点,阐述了不同食品子领域如何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而创新发展。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大方面:
1、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简介
2、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食品风味领域上的应用
3、人工智能在社会饮食上的应用
4、人工智能在未来食品上的应用
5、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局限性
三、未来两大关注点
1、食品感官
如何使创新的食材,如人造肉、人造蛋以及个性化食品等更加符合人们的口感并愉悦身心,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可通过生物穿戴传感器的方法实时采集个体数据,并上传到云链上。通过大数据技术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融合,统一格式。利用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图片处理技术等分析处理后的数据,使得训练的模型能够感知人们利用自然语言描述的“美味”,或者看到图片而联想到的“美味”。最后,利用人工智能的推荐技术为个人定制独特口味,使得推荐的食物最拟合当前用户身体的需求。
2、食药同源
我国人民的需求已从“吃的好”逐渐转向于“吃的健康”,需要自己的膳食结构,而非西方生搬硬套的膳食结构。基于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食药同源理论,不少植物既是食材又是药材。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食药同源网络,开发新的满足不同人群口味的药膳谱,是未来食品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不同食材的各种化学成分,依据这些成分组建食药同源网络。利用人工智能的个性化推荐技术,生成深度网络模型等,不断创新药膳谱,使其不仅能够满足人的营养需求之欲,也能预防并干预一些慢性疾病。
原文链接: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filename=ZGSP202102001&dbname=CJFD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