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介绍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王靖研究员团队发表在《中国食品学报》第20卷第9期的文章《双蛋白营养干预促进肠-肝-脾轴免疫互作》。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然而,患者移植后将会面临驾驭和管理宿主免疫状态极端变化的挑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愈后都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目前研究显示,除了脾、胸腺、骨髓等免疫器官外,小肠、肝脏等组织器官同样在免疫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肠-肝轴、肝-脾轴等器官在免疫调控上的互作研究,为人们更好地了解疾病发生机制以及研发免疫相关疗法奠定了基础。
作者团队前期将双蛋白应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营养干预,发现双蛋白能够显著促进免疫重建,缩短平均移植时间。此外,研究团队还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探。文章综述了肝脏、脾脏、小肠参与机体免疫调控及器官间免疫互作研究进展,提出机体存在“肠-肝-脾轴(ILS Axis)”的免疫互作新概念。同时结合当前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分析双蛋白通过调节肠-肝-脾轴促进免疫重建的潜在机制。
当前研究显示,蛋白营养状况与机体免疫力密切相关:
1)蛋白营养不良会导致免疫细胞数量的显著下降,尤其是T细胞的数量下降;
2)蛋白营养不良会降低感染病毒后免疫应答;
3)蛋白营养干预能够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水平。
双蛋白是以大豆蛋白等植物蛋白和以牛奶蛋白等动物蛋白为代表的天然优质蛋白,按照量效关系和精准互作获得的食用蛋白源。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指出: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着力发展双蛋白食物等新型营养健康食品。强化双蛋白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力度。以优质动物蛋白、植物蛋白为主要营养基料,加大力度创新基础研究与加工技术工艺,开展双蛋白工程重点产品的转化推广。此外,双蛋白已纳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2020年《国民营养计划》的重点工作。双蛋白食物作为新型营养健康食品,可明显改善allo-HSCT患者基础状态及生存质量,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减少医疗费用,干预效果显著。
文章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filename=ZGSP202009002&dbname=CJFD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