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信息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年报(2024年)
2025-08-28 新闻来源: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浏览人次:0

一、学会工作概述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科技创新成为驱动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食品工业正进入深度依托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阶段。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以下简称“学会”)有效发挥科技社团的科技属性,以“发展食品领域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开展了一系列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工作,用科技力量支撑产业创新与发展。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在学会注册的个人会员3080人,单位会员192家。本年度完成2个分支机构的换届工作,新成立分支机构1个。

主要工作和成果:

1. 加强党的领导,党建与会建深度融合。2024年,学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学会党支部党纪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开展学会秘书处党建强会活动。学会开展党纪警示教育,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同时通过观看视频,以案说纪、以案说责,引导党员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做到深学细悟、入脑入心。

2. 完善组织体系,夯实工作基础。学会充分发挥功能型党委的作用,定期召开党委会,统一思想与认识。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布置党建工作,并对已完成工作任务进行总结、汇报,对未来工作任务提出计划、安排。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事前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所有重大事项均先通过党委会审议后再提交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议,对“三重一大”等事项进行严格的前置审议,做到依规依章办会。2024年,学会召开理事会会议1次,常务理事会会议2次,理事长办公会2次,监事会2次。

3. 服务国家战略,建言资政见成效。2024年,学会持续开展20余项相关政府部门的研究项目,包括国家卫健委“食品添加剂审批与标准体系水平评价”、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司“益生菌类产品国内外监管情况比较分析”、市场监管总局食品抽检司“食品安全风险解析和消费提示”等项目。以科技支撑学会在国家战略需求中的责任和使命。在全国“两会”期间,学会充分发挥智库功能,紧密围绕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在整合科技资源和深入分析行业的基础上,围绕“监管创新、谣言治理”等行业发展和关注的重要问题,形成6份提案、建议,其中菌种科学管理提案已正式公开回复。学会持续11年牵头开展年度《食品工业发展报告》的编写工作,报告内容涵盖综合篇和18个行业篇分析,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咨询和行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按照中国科协关于申报2024年度全国学会服务国家战略专项要求,学会申报的“‘大食物观’战略下新食物资源挖掘与开发利用技术路线图”和“食品学科领域创新资源图谱”两项选题入选。

4. 强化学术引领,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引领产业创新、夯实科技基础,学会针对行业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持续开展包含研究热点、科学共识、白皮书、科学综述等十余项学术成果的研制工作,以支撑产业创新发展。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在重庆召开,1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来自食品科技界和产业界的200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会。会议设置40余场活动,通过300余个报告进一步梳理和凝练了中国食品工业面向未来的主要科学问题并形成重要战略思考,全面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食品科技的高水平、新风采。为反映我国食品行业前沿科技发展水平,引领技术创新,增强食品科技自立自强,学会面向国内食品类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等,征集食品行业科技进展。来自江南大学、南昌大学、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完成的10项最新研究成功入围“2024中国食品科技十大进展”,并于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期间正式发布。

5. 以需求为导向,服务行业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紧扣行业发展热点,持续深耕益生菌、植物基食品、方便食品、休闲食品等领域,促进了科企对接,引领了行业发展。组织召开第十九届益生菌与健康研讨会、第二十四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等活动。学会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助力“科创中国”落地实施。学会持续推进食品科技基金项目,聚焦行业热点,召开多场专业研讨会,并组织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开展科技成果评价与项目论证工作,助推创新成果有效转化。

6. 丰富科普内容和形式,有效支撑产业健康发展。学会持续13年举办“2023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会议期间,中国科协科学辟谣平台与学会共同发布“2023年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为清朗网络空间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学会与市场监管总局食品抽检司共同完成15期风险解析和消费提示,创作3部科普动漫,通过学会微信公众号、官网,市场监管总局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发布,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学会与哈药集团、百事、诺维信、嘉吉等合作,开展跨学科的科普活动,拓展科普领域。打造“儿童健康成长”“脑肠轴”“食用油脂及脂肪”等系列科普视频,多渠道、多方式开展科普工作。在全国科普日期间,学会与百胜餐饮连续6年开展科普餐盘纸项目,以全国肯德基门店的餐盘纸为载体,引入食品科普的内容,已累计投放 1.1亿张。

7. 提升会员服务,夯实人才梯队。学会连续开展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推荐5位优秀青年人才获成为第十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候选人,这是学会连续第八次获得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立项资格。学会开展“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提名、评审工作。经形式审查、初评推荐、专业评审、综合评审、奖励委员会批准、网上公示等程序,产生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并于学会年会期间对获奖者予以表彰。学会推荐3位专家当选国际食品科学院(IAFoST)院士。根据学会《会士条例》,6位专家当选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士”。学会持续17年面向民企、外企单位会员开展食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工作,2024年度有38家单位的74人取得相应技术级别。学会组织开展7项学生创新活动,涵盖产品研制、包装创新、科普视频创作等多项内容,以科技创新前移至大学校园的方式,托举青年学子成长成才。

8. 推进国际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学会携手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在北京召开2024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深刻解析和研判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的诸多难题和未来趋势,为中国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启迪、新思考。学会受邀参加在意大利里米尼举行的第22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学会受邀参加在泰国举办的第十四届亚洲乳酸菌研讨会,与来自亚洲多国代表围绕“从乳酸菌功能探索到农业和工业化应用”的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学会赴日本调研,深入了解日本食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需求和未来趋势。


二、组织架构

(一)组织机构

image

(二)领导机构

理事长:孙宝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

副理事长:

邵薇(女)、朱蓓薇(女,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清平(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发政(中国工程院院士)、丁钢强、李宁(女)、金征宇(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维忱、谢明勇(中国工程院院士)、路福平

秘书长:陈铮

(三)监事会

监事长:贾志忍

监  事:周光宏、江连洲、王锡昌、王硕

(四)分支机构

工作委员会:

学术工作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产业创新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食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工作委员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

分会:

儿童食品分会、有机酸分会、酶制剂分会、面制品分会、冷冻与冷藏食品分会、食品添加剂分会、食品装备与智能制造分会、运动营养食品分会、植物基食品分会、特殊食品分会、果蔬加工技术分会、益生菌分会、食品营养与健康分会、食品安全与标准技术分会、非热加工技术分会、休闲食品加工技术分会、葡萄酒分会、食品真实性与溯源分会、传统酿造食品分会、全谷物分会、预制菜专业委员会、医学食品分会、食品风味专业委员会

基金管理委员会:

食品科技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


三、党建工作

2024年,学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学会党支部党纪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开展学会秘书处党建强会活动。学会组织开展党纪警示教育,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同时通过观看视频,以案说纪、以案说责,引导党员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学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的要坚持“四个面向”的总要求,由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组织院士、专家组成科技服务团,前往江西赣州、浙江嘉兴等地开展活动。组织党员理事参观革命旧址,重温入党誓词;走访当地特色食品企业,与企业技术人员深入交流探讨;进社区、进小学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讲座。

四、学会的主要工作

(一)智库及决策咨询

2024年,学会围绕“监管创新、谣言治理”等行业发展和关注的重要问题,形成6份提案、建议,其中菌种科学管理提案已正式公开回复。

学会稳步推进食品安全风险解析、食品安全消费提示以及食品安全消费提示科普动漫等项目,邀请80余人次专家完成15期风险解析和消费提示,创作3部科普动漫。通过学会微信公众号、官网,市场监管总局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发布,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学会新承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推荐性国家标准各1项,新申请行业标准5项。在团体标准方面,发布23项团体标准,并完成团体标准绩效评价工作。

学会在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的组织、指导下,持续11年牵头开展年度《食品工业发展报告》的编写工作,报告内容涵盖综合篇和18个行业篇分析,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咨询和行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学会针对行业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持续开展学术成果的研究工作,发布“2023-2024年度全球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研究热点”“中国乳业科技创新热点”2项行业热点;发布《食品真实性科学共识》《人体肠道菌群主要特征的专家共识》《咖啡因的科学共识》《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CaHMB)的科学共识》《骨桥蛋白的科学共识》等5项共识;发布《核桃与脑健康科学白皮书》1本白皮书。另有《D-阿洛酮糖的科学共识》《中国乳业科技创新白皮书》《益生菌功能声称科学证据综述》《食品与老年人骨骼健康的科学综述》等4项成果撰写工作按计划推进。

(二)学术交流

1. 主要国际学术会议

4月,学会携手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在北京召开2024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国内外120余位知名专家,展开10个大会主旨报告,80余个专题发言,1场企业家高峰对话,4场学术研究热点、共识发布,以及2场内部研讨会。大会深刻解析和研判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的诸多难题和未来趋势,为中国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启迪、新思考。

2. 主要国内学术会议

5月,学会在广州召开第十九届益生菌与健康研讨会,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的近700位代表参会,集中展示我国乃至世界益生菌科研与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全面分析了全球益生菌科技发展态势,并对如何以科技创新培育益生菌行业新质生产力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理念与思考。

7月,学会在上海召开“第十一届休闲食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吸引了来自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相关专家及国内外知名休闲食品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的代表参会。会议凝聚行业智慧,明晰中国休闲食品发展路径,破解行业面临的难题。

8月,学会在昆山召开第二十四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暨方便食品展。以“中国方便食品锻压之下的‘新质’之光”为主题,从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市场变革、消费引领、渠道转换等多个维度,通过60余个专题报告的交流,聚焦行业所需,破解发展共性问题,700余位业界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会。

11月,学会在重庆召开第二十一届年会,1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来自食品科技界和产业界的200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会。会议设置40余场活动,通过300余个报告进一步梳理和凝练了中国食品工业面向未来的主要科学问题并形成重要战略思考,全面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食品科技的高水平、新风采。在此次年会期间召开“第四届植物基食品创新发展论坛”。为增强植物基食品科研与产业对接能力,精准突破行业热点痛点,推动植物基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搭建创新与交流平台。

(三)科普活动

1月,学会持续13年举办“2023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包括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12位专家共同对阿斯巴甜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权威的科学解读。会议期间,中国科协科学辟谣平台与学会共同发布“2023年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为清朗网络空间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截至活动结束,全网全媒体累计观看量达92.4万人次。

1-12月,学会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展跨学科的科普活动,拓展科普领域。打造“儿童健康成长”“脑肠轴”“食用油脂及脂肪”等系列科普视频,多渠道、多方式开展科普工作。

1-12月,学会稳步推进食品安全风险解析、食品安全消费提示以及食品安全消费提示科普动漫等项目,邀请80余人次专家完成15期风险解析和消费提示,创作3部科普动漫。通过学会微信公众号、官网,市场监管总局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发布,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8月,学会承接中国科协“学会科普能力提升项目”,聚焦食品领域科技前沿,深入机关、高校、企业等场景,以线下+线上相结合形式开展科普系列活动,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9月,在全国科普日期间,学会与百胜餐饮连续6年开展科普餐盘纸项目,以全国肯德基门店的餐盘纸为载体,引入食品科普的内容,已累计投放 1.1亿张。

(四)技术经济融合

1-12月,学会稳步推进中国科协“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项目——功能性食品产业科技服务团、特色农产品高值化加工科技服务团,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定点帮扶项目——产学研融合助力临县和岚县特色农产品提质增效项目。

3-6月,学会在赣州开展“助力老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院士专家行”活动。组织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服务团队分赴赣州市的章贡区、赣县区、信丰县、瑞金市、于都县等地,深入食品生产企业调研考察,并在社区、校园开展科普讲座。

1-6月,学会面制品、益生菌、冷冻与冷藏食品等多个分支机构,结合各自优势资源,广泛开展调研和研讨工作,为未来发展群策群力。

(五)表彰奖励

2024年,学会继续开展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提名和评审工作。经形式审查、初评推荐、专业评审、综合评审、奖励委员会批准、网上公示等程序,产生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并于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期间对获奖者给以表彰。

(六)人才培养

2024年,学会连续开展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推荐5位优秀青年人才成为第十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候选人,这是学会连续第八次获得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立项资格。

4月,学会推荐孙宝国院士、郜海燕研究员、陈历俊教授级高工并成功当选国际食品科学院(IAFoST)院士。他们的成功当选,体现了中国食品科技与工业的高水平发展得到全球认可。

10月,根据学会《会士条例》,金征宇、石彦国、张名位、陈功、薛长湖、黄和等6位专家当选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士”。

1-12月,根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统一安排,学会支持食品类专业认证委员会秘书处重点推进各项工作。2024年组织完成7个专业自评审核、8个专业中期报告审核、10个专业报备抽查。

1-12月,学会持续17年面向民企、外企单位会员开展食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工作,2024年度有38家单位的74人取得相应技术级别。

3-12月,学会开展了7项学生创新活动,涉及产品制作、包装、科普视频等多个领域。4月,首次通过“三地联动”+线上的方式举办了2024年CIFST学生创新活动启动会,吸引了全国百余所高校师生参会,线上总访问量达12.4万人次。各项创新活动在全国各参与高校开展,为食品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五、会员服务

学会会员管理与战略发展部负责会员的发展与服务管理。开展的会员服务主要包括:在年会、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益生菌与健康研讨会、方便食品大会等重要会议上,为会员提供注册优惠;向部分个人及单位会员免费发放学会出版物。

同时,还面向民企及外企的会员,开展食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工作,并推荐参与科技成果评价、奖励,以及开展技术咨询等活动。针对单位会员,还开展了科普教育基地的申请。


六、期刊出版

由中国科协主管、学会主办的中文学术期刊《中国食品学报》,是代表我国食品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在业界形成重要影响的学术类期刊。《中国食品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类期刊,连续6届获得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即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目前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美国《工程索引》(EI)、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食品科学与技术文摘》(FSTA)、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数据库》(JSTChina)等收录期刊。

与中国食品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技术类期刊《中外食品》,指导行业变革与未来发展。读者群面向相关政府部门、食品行业组织、食品企业和专家学者等。


七、组织建设

2024年,学会召开理事会会议1次,常务理事会会议2次,理事长办公会2次,监事会会议2次。全年共完成2个分支机构的换届工作、1个分会的成立工作,多个分支机构通过召开行业研讨会暨主任委员办公会,研判行业发展形势,推动行业和科技融合发展。

3月,学会召开2024年分支机构工作会议,孙宝国理事长以及各分支机构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2024年,各分支机构围绕加强自律、依法依规,深入科研与产业一线,“真干活、干真活”等方面开展工作,进一步提升和坚定中国食品科技界的学术自信,推动中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八、财务报告

2024年度学会总收入4889.01万元,其中:会费收入177.42万元,业务收入4711.59万元。总支出4293.01万元,其中业务活动成本及管理费用4198.71万元,税金94.30万元。


九、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三街8号9层

邮箱:cifst@126.com


十、大事记

(一)加强党的领导,党建与会建深度融合

1. 1-12月,学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学会党支部党纪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开展学会秘书处党建强会活动。开展党纪警示教育,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同时通过观看视频,以案说纪、以案说责,引导党员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做到深学细悟、入脑入心。

2. 1-12月,学会充分发挥功能型党委的作用,定期召开党委会,统一思想与认识。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布置党建工作,并对已完成工作任务进行总结、汇报,对未来工作任务提出计划、安排。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事前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所有重大事项均先通过党委会审议后再提交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议,对“三重一大”等事项进行严格的前置审议,做到依规依章办会。

3. 1-12月,学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的要坚持“四个面向”的总要求,由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组织院士、专家组成科技服务团,前往江西赣州、浙江嘉兴等地开展活动。组织党员理事参观革命旧址,重温入党誓词;走访当地特色食品企业,与企业技术人员深入交流探讨;进社区、进小学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讲座。

(二)强化学术引领,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 1-12月,为引领产业创新、夯实科技基础,学会针对行业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持续开展包含研究热点、科学共识、白皮书、科学综述等十余项学术成果的研制工作,以支撑产业创新发展。

2. 1-12月,学会主办的《中国食品学报》高质量地完成了“2023年度全国学会期刊出版能力提升计划——高水平中文期刊培育项目”。20篇论文入选2023年度“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名单。在中国科协主管期刊2023年度社会效益评价中复核为优秀。

3. 5-11月,学会开展“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提名、评审工作。经形式审查、初评推荐、专业评审、综合评审、奖励委员会批准、网上公示等程序,产生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并于学会年会期间对获奖者予以表彰。

4. 9-11月,为反映我国食品行业前沿科技发展水平,引领技术创新,增强食品科技自立自强,学会面向国内食品类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等,征集食品行业科技进展。来自江南大学、南昌大学、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完成的10项最新研究成功入围“2024中国食品科技十大进展”,并于年会期间正式发布。

5. 11月,学会在重庆召开第二十一届年会,1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来自食品科技界和产业界的200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会。会议设置40余场活动,通过300余个报告进一步梳理和凝练了中国食品工业面向未来的主要科学问题并形成重要战略思考,全面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食品科技的高水平、新风采。

(三)以需求为导向,服务行业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

1. 1-12月,学会充分发挥科技和专家资源优势,全方位助推产学融合发展,全年累计召开10余场专业领域行业研讨会,累计参会代表逾3000人,发布5项行业倡议及创新趋势,签约多项科技合作。

2. 1-12月,为促进果蔬与非热加工、全谷物、预制菜、传统酿造食品以及葡萄酒、有机酸、酶制剂、营养与健康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学会充分发挥专业分会的科技优势和主观能动性,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技术交流。

3. 1-12月,学会与雅培、伊利、蒙牛、IFF等4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共同设立食品科技基金。资助方向涵盖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加工技术、临床医学营养等多个领域。

4. 1-12月,学会新承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推荐性国家标准各1项,新申请行业标准5项。在团体标准方面,发布23项团体标准,并完成团体标准绩效评价工作。

5. 1-12月,学会针对困扰行业发展的异麦芽酮糖供能、乳渗透物标准、红糖糍粑、运动营养食品等问题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有效解决行业发展中的标准法规问题,为行业创新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6. 5月,学会在广州召开第十九届益生菌与健康研讨会,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的近700位代表参会,集中展示我国乃至世界益生菌科研与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全面分析了全球益生菌科技发展态势,并对如何以科技创新培育益生菌行业新质生产力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理念与思考。

7. 7月,学会在上海召开“第十一届休闲食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吸引了来自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相关专家及国内外知名休闲食品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的代表参会。会议凝聚行业智慧,明晰中国休闲食品发展路径,破解行业面临的难题。

8. 8月,学会在昆山召开第二十四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暨方便食品展。以“中国方便食品锻压之下的‘新质’之光”为主题,从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市场变革、消费引领、渠道转换等多个维度,通过60余个专题报告的交流,聚焦行业所需,破解发展共性问题,700余位业界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会。

9. 11月,学会在第二十一届年会期间召开“第四届植物基食品创新发展论坛”。为增强植物基食品科研与产业对接能力,精准突破行业热点痛点,推动植物基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搭建创新与交流平台。

(四)服务国家战略,建言资政见成效

1. 1-12月,学会持续开展20余项相关政府部门的研究项目,包括国家卫健委“食品添加剂审批与标准体系水平评价”、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司“益生菌类产品国内外监管情况比较分析”、市场监管总局食品抽检司“食品安全风险解析和消费提示”等项目。以科技支撑学会在国家战略需求中的责任和使命。

2. 3月,在“两会期间”,学会充分发挥智库功能,紧密围绕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在整合科技资源和深入分析行业的基础上,围绕“监管创新、谣言治理”等行业发展和关注的重要问题,形成6份提案、建议,其中菌种科学管理提案已正式公开回复。

3. 7-10月,学会在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的组织、指导下,持续11年牵头开展年度《食品工业发展报告》的编写工作,报告内容涵盖综合篇和18个行业篇分析,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咨询和行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4. 7-12月,按照中国科协关于申报2024年度全国学会服务国家战略专项要求,学会申报的“‘大食物观’战略下新食物资源挖掘与开发利用技术路线图”和“食品学科领域创新资源图谱”两项选题入选。

(五)服务地方需求,助力产业进步与乡村振兴

1. 1-12月,学会稳步推进中国科协“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项目——功能性食品产业科技服务团(服务山西运城)、特色农产品高值化加工科技服务团(服务山东菏泽),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定点帮扶项目——产学研融合助力临县和岚县特色农产品提质增效项目”。

2. 3-6月,学会在赣州开展“助力老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院士专家行”活动。组织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服务团队分赴赣州市的章贡区、赣县区、信丰县、瑞金市、于都县等地,深入食品生产企业调研考察,并在社区、校园开展科普讲座。

(六)丰富科普内容和形式,有效支撑产业健康发展

1. 1-12月,学会稳步推进食品安全风险解析、食品安全消费提示以及食品安全消费提示科普动漫等项目,邀请80余人次专家完成15期风险解析和消费提示,创作3部科普动漫。通过学会微信公众号、官网,市场监管总局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发布,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2. 1-12月,学会与哈药集团、百事、诺维信、嘉吉等合作,开展跨学科的科普活动,拓展科普领域 。打造“儿童健康成长”“脑肠轴”“食用油脂及脂肪”等系列科普视频,多渠道、多方式开展科普工作。

3. 1月,学会持续13年举办“2023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包括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12位专家共同对阿斯巴甜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权威的科学解读。会议期间,中国科协科学辟谣平台与学会共同发布“2023年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为清朗网络空间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截至活动结束,全网全媒体累计观看量达92.4万人次。

4. 8月,学会承接中国科协“学会科普能力提升项目”,聚焦食品领域科技前沿,深入机关、高校、企业等场景,以线下+线上相结合形式开展科普系列活动,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5. 9月,在全国科普日期间,学会与百胜餐饮连续6年开展科普餐盘纸项目,以全国肯德基门店的餐盘纸为载体,引入食品科普的内容,已累计投放 1.1亿张。

(七)推进国际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

1. 4月,学会携手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在北京召开2024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国内外120余位知名专家,展开10个大会主旨报告,80余个专题发言,1场企业家高峰对话,4场学术研究热点、共识发布,以及2场内部研讨会。深刻解析和研判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的诸多难题和未来趋势,为中国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启迪、新思考。

2. 3月,学会赴日本调研,深入了解日本食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需求和未来趋势。

3. 5月,学会受邀参加在泰国举办的第十四届亚洲乳酸菌研讨会,与来自亚洲多国代表围绕“从乳酸菌功能探索到农业和工业化应用”的主题,进行深入交流。

4. 7月,学会与美国食品科技学会(IFT)在芝加哥会面。就推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与美国食品科技学会青年领袖工作组的联络,食品添加剂科普等议题的合作达成共识。

9月,学会受邀参加在意大利里米尼举行的第22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并赴法国考察乐斯福集团总部研发中心,深入交流与沟通。

(八)提升会员服务质量,夯实人才梯队

1. 1-12月,学会以多元化方式,发展会员和提升会员服务质量。在5月30日第8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主题,为会员开展了系列务实活动,以增强食品科技工作者的自豪感、获得感和认同感。

2. 1-12月,根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统一安排,学会支持食品专委会秘书处重点推进各项工作。按时、规范、高质量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完成8个专业自评审核、8个专业中期报告审核、11个专业报备抽查。

3. 3-12月,学会开展了7项学生创新活动,涉及产品制作、包装、科普视频等多个领域。4月,首次通过“三地联动”+线上的方式举办了2024年CIFST学生创新活动启动会,吸引了全国百余所高校师生参会,线上总访问量达12.4万人次。各项创新活动在全国各参与高校开展,为食品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4. 3-12月,与部分分支机构和地方食品学会,共同推进本年度食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工作。

5. 4月,学会为推荐并成功当选国际食品科学院(IAFoST)院士的三位科学家-孙宝国院士、郜海燕研究员、陈历俊教授级高工举行授予仪式。他们的成功当选,体现了中国食品科技与工业的高水平发展得到全球认可。

6. 12月,学会连续开展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推荐5位优秀青年人才获成为第十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候选人,这是学会连续第八次获得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立项资格。截至目前,已累计托举青年人才25名,有力支持了青年人才的成长与成才,为培养食品科技与产业创新发展的后备力量做出积极贡献。

(九)分支机构发挥优势,各显风采

1. 1-6月,学会面制品、益生菌、冷冻与冷藏食品等多个分支机构,结合各自优势资源,广泛开展调研和研讨工作,为未来发展群策群力。

2. 3月,学会在北京召开2024年分支机构工作会议,孙宝国理事长以及各分支机构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会上经过深入研讨,一致认为,2024年各分支机构要加强自律、依法依规开展工作;继续保持创新发展的劲头,深入科研与产业一线,“真干活、干真活”,进一步提升和坚定中国食品科技界的学术自信,推动中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3. 4月,学会分别组织召开青年工作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成立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成立会。新一届青委会委员将为我国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智慧;新一届科普工作委员会为食品领域有关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强大的动能。

4. 11月,学会食品风味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在重庆成立,为食品风味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学术交流提供专业平台,推动我国食品科学研究和产业健康、全面和可持续性发展。

Start at 2015-10-19 10:30 AM